菩提本无佛,诸法本性空

2024-05-17 06:39

1. 菩提本无佛,诸法本性空

问:梦见有几位比丘在上课手里各拿了一张白纸,写着“菩提本无佛”。过了几天又在梦里末学眼前出现了一张白纸写着“诸法本性空”。
  
  
 答:菩提就是一种觉悟空性,对事物的理解力,当然是空的,佛也是空的,当你成佛之后,过去所学的佛道佛法都是空的,跟本性一样,是一种非常哲学的理解力。
  
  
 
  
 ​六道外,事物还存在两面性么?
  
 问:
  
 事物的两面性,在六道以外的菩萨道,是否还存在两面性?在色界天和无色界天,是否还有两面性?
  
 答:
  
 这个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但是怎么看?佛法讲万物唯心造,你心怎么看,就看出来什么东西,一切都是唯你的心在造。菩萨超出六道之后,以菩萨的心看事物,两面性、三面性……不管什么,菩萨都看出是空性,是由悟性转为空性。随着境界不断提高,到最后看出的全是悟性和空性,本性之空,空无是真谛。
  
  
 
  
 众生平等是建立在空性和佛性平等的基础上吗?
  
 答:
  
 是的。平等是什么?生出来就不平等,为什么你出生的家庭有钱,他家没钱?为什么你生出来好看,他生出来很难看?为什么你生出来就身体不好,他身体很好?平等吗?佛菩萨讲的平等性是,做人有共同的起点,大家都有权力闻到佛法、学佛,不是说人间的名闻利养。

菩提本无佛,诸法本性空

2. 一切法无自性 一切众生有自性吗

又是你这个居心叵测之人,你的问题【是偷换概念】

佛教名词甚多,其中不乏名词一样,却内涵不一样的词语。此自性指的是自体性,也就是我性,不是六祖说的清净自性的那个自性

而且显然你对【一切法】这个名词丝毫没有认识,你的提问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悖论。
难道一切众生不在一切法包含内吗?若在包含内,你已经说一切法无自性,却又问一切众生,不是悖论吗?且纵观你长期在百度知道处处针对佛教,居心叵测,欲坏众生正见,如不破斥你,正法如何彰显。

而这句【一切法无自性】就是【一切法无我】
所谓【缘起无自性,一切法无我】

而【一切法】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即有为法和无为法。难道众生还能离开这两大类的范畴吗?所以说你自相矛盾,提出问题极其悖论,目的在混乱正法,浑水摸鱼,破坏佛教。

根据《大乘百法明门论》开篇就是
如世尊言:一切法无我。何等一切法,云何为无我?
一切法者,略有五种:一者心法、二者心所有法、三者色法、四
者心不相应法、五者无为法。

“一切法”,即万法。此万法,于瑜伽师地论中概括为六百六十法,于此百法明门论中又再概括为一百种,而分为五大类(即所谓“五位”)。这五大类,一百法即代表一切法。而在这五类百法中,却没有一法,于其中有“我”可得,故说“一切法无我”;若了达“一切法无我”,即不妄执、妄计一切法;以自不执故,即得解脱:自得解脱,亦解脱一切。这百法最先可分为二大类,即有为法与无为法;于有为法中又可分为四大类:心法、心所有法、色法、心不相应行法。

这“一切法无我”即是此一论之总纲。
“何等一切法”:什么是一切法?一切法包括那些?
“云何为无我”:为什么无我?为何说无我?“无我”包括两种:‘人无我’与‘法无我’。以“无我”即是空,故“二无我”(‘人无我’与‘法无我’)又称人空及法空。又,“我”即主宰义,以五蕴和合的“人”中,并无有一法可主宰此身,故称人无我。“法”中亦如是,任何一法中,并无有主宰可得,但因缘和合而起生住异灭之作用,故法无我。以证悟二无我故,即从人、法中得解脱,是为“二无我智”之功用。

二无我者,略有二种:一补特伽罗无我、二法无我。

一、无我:这是正显一切法无我之义。以于前面所游的五位百法之中,一一去推求,都找不到有此二种我相可得。 
我者,主宰、自在之义。如果有我,则应能作得了主、应能自在,则人应能于自身心及一切法,作得了主,不受生老病死等无穷之苦,应能长生、常住不灭、来去自如。但实在的情况是:人对自己的身心及一切法都不自在(不能令它不病、不老、不死、不烦恼),都作不了主,故知「人无我」。乃至一切诸法,不论有情、无情,各个也都无法令本身离于生、住、异、灭,且都依于因缘,而在「生住异减」中流转。因此,一切法中亦皆无我,此即是法无我。

一、补特伽罗无我:此又称为人无我。补特伽罗,义为有情、或数取趣,因为一切有情皆「数数起惑造业,而取诸趣」,故称有情众生为数取趣。数数是屡屡、多数、经常不断之义。趣,六趣,即六道。人无我,即是从前面所说的五位百法中去推求,则我实为色法、心法、心所法等五蕴假合,其中无有凡夫所执的能自主、自在之我相可得,亦无外道所计执之种我可

得,故是「人无我」。若达人无我,即是「生空」;证「生空智」即解脱俱生我执。

二、法无我:法无我即是法空。依于俗谛,而假说心:心所、色、不相应行等种种差别之法;然而以真谛究竟之理而观,则诸法毫不可得:一切法但自心现,如幻如梦,非有似有,有即非有。又对有为,而假说无为:有为既虚,无为岂实?譬如依空而显现狂华:而此华实非有生灭,则此空岂能舌有或无?空若是有 
,空即非空—空若是无,则无此虚空,岂再能言空华?因此可知五位百法,无一法而有实自体性,唯心现故,唯识性故,故说若能于五位百法中,通达二无我理,证二空智,即是得百法明门。

诸君有识之士,可参阅《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

3. 诸法无自性,一切皆无永恒

 当今社会,人们急速向城市集中,都市街头行色匆匆,而田间地头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人群却大幅度减少。现代社会步入了高效、高物质、高速度的生活,几十年的时间变化可谓翻天覆地!
  更严重的是,各种追求、理想时时刻刻牵引着人们的神经,几乎没有重新审视自己的时间,也几乎没有重新调整自己行走方向的时间,因此,在错误的道路上一直在走,蓦然回首却已荒废数十年!
  《华严经》云:诸法无自性,一切无能知,若能如是解,是则无所解。
   1、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 
  「诸法无自性」就是说一切事物的现象都不是永远不变的。任何事物的现象都因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变化。包括精神现象、物质现象都是如此。因此,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
   
   2、苦追的财富并非自己所有 
  自己苦苦追求到的财富,并非永恒占有,永远属于自己。
  《杂譬喻经》:财是五家之分。盗贼水火县官恶子。五家忽至。一旦便尽。
  「家中有财宝,五家之所共」,与此相通。所谓「五家」,即大水、大火、盗贼、贪官污吏及不肖儿女。即使拥有再多财物,遇到一场大火,可以将你家当焚烧成灰;遇到大水,财产也会流失净尽;盗贼、贪官污吏之流,也来抢走财产;子女不肖,骄奢婬逸,则将家财挥霍荡尽。一个人无法主宰自己的财物,因为财物为「五家」所共有。
  《法华义疏》:「世间之财,五家共有,不名己利。出世之宝,但属行人,故名己利。」只有出世学佛,证悟佛性,才拥有真正的财富。
   3、事业的追求其实是烦恼的来源 
  整天忙忙碌碌,辛苦拚搏奋斗,追求自我的事业、成就。这些自我奋斗的事业需要我们重新审视一下,是否属于占有、迷恋,一旦得到是否会有更大的担心?
  其实,许多人为了事业、成就只是为了一种莫名其妙的想法或者短时间似有似无、似是而非、似有实无的事务而奔忙。不明了「诸法无自性」,时过境迁,连自己的追求目标也已经消亡,自己的辛苦也等于竹篮打水!
   4、清心寄语 
   多余的东西要善于松手 
  抓住的东西时间太久会变化、变成无用的、抓住的东西数量太多会累人、变成累赘的、无用的,变成烦恼的来源。因此,该松手时就松手。
   多余的追求要善于放弃 
  现代社会资讯极其丰富,想要的东西扑面而来,都抓住了会令人头晕目眩,需要的、有用的其实非常少,因此要善于放弃无用的、多余的,该放弃时就放弃。
   多余的脚步要善于歇脚 
  快节奏的追求目标,这个目标随时会变得不值得追求,再继续会竹篮打水一场空。因此,要善于歇脚来调整自己的方向,该歇脚时就歇脚。
   

诸法无自性,一切皆无永恒

4. 一切法自性不是空性吗 为什么经中说一切法无自性呢?

弄懂这个问题之前,需要把“空性”给通俗的解释出来,否则会出现找到后面的,就会忘失掉前面的感觉的!
“空性”是不能常住的特性意思,也就是无常!土语叫不能固定!不是不存在,是总变来变去的——变化无常、有变化的意思(时有时无)!《金刚经》中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指的就是有为法是有变化的、无常的、不固定不变的性质!梦有醒的时候;泡有破灭的时候;影子离开了光就会不复存在、露水见不得阳光、闪电一闪即逝不能常存!
一切法所具有的自性(特性),就是上述的不固定不变(有变化)的性质,这里是在假定一切法有自性时说的话,就算有也是有个无常、性质空的自性,但这种自性与其说有、其实是没有,是语言文字上的逻辑死角!不说就不能研讨,说了就容易执为实有!
而所谓的自性,是指固定不变的特性——它自己有固定不变的性质!
事实上,一切的法都没有固定不变的性质,也就等于是有“不固定不变”、“有变化”、“无常”——空性,就等于没有自性!
前者是通过先假定,最终再否定的研讨形式来界定法无自性!转折点在“空性”一词上!
后者是采用直述的表达方式肯定法无自性,就没必要借用“空性”一词了!

5. 何为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缘起性空,自心现量

诸行无常:是指一切法皆是生灭无常相,缘起则聚,缘灭则散,幻化无常,无真实性。就是说生活是不断变化的,一切都是无常,不要执着在无常的幻法上,被名利心、得失心搞得神魂颠倒。
诸法无我:诸法如幻,生灭无常。故应远离一切生灭相,心不执着于诸法,是名诸法无我。就是说要远离人我执、法我执,自心清净,无诸烦恼。
缘起性空:缘起就是随缘生灭,无真实性,故说性空。都是幻有,本自空寂。就是大家周围一切事事物物都是无常的,不要为得失利益,起烦恼心。
自心现量:这是唯识的现量实证,于相离相。就是生活中,见财色名食睡,不起贪嗔痴心。
这些语句,其实是很精深的,涉及到般若、唯识。如果你能懂,我们可以继续探讨,如果不全懂,先慢慢打基础,慢慢修。

何为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缘起性空,自心现量

6. 何为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缘起性空,自心现量

诸行无常:是指一切法皆是生灭无常相,缘起则聚,缘灭则散,幻化无常,无真实性。就是说生活是不断变化的,一切都是无常,不要执着在无常的幻法上,被名利心、得失心搞得神魂颠倒。
诸法无我:诸法如幻,生灭无常。故应远离一切生灭相,心不执着于诸法,是名诸法无我。就是说要远离人我执、法我执,自心清净,无诸烦恼。
缘起性空:缘起就是随缘生灭,无真实性,故说性空。都是幻有,本自空寂。就是大家周围一切事事物物都是无常的,不要为得失利益,起烦恼心。
自心现量:这是唯识的现量实证,于相离相。就是生活中,见财色名食睡,不起贪嗔痴心。
这些语句,其实是很精深的,涉及到般若、唯识。如果你能懂,我们可以继续探讨,如果不全懂,先慢慢打基础,慢慢修。

7. 一切诸法空无相,亦复无有先后生,其xing本来常寂静,无有能作如虚空,哪部佛经里?

一切诸法空无相, 亦复无有次第生,
其性本来常寂静, 无有能作如虚空。
这几句话出自《大方等大集经卷第七 .海慧菩萨品第五》
《大方等大集经》,梵文是 Mahāvaipulya mahāsamghāta sūtra,佛教经典,属于各种大乘经籍的汇编,简称《大集经》。一般认为此经是经过不同历史阶段逐渐汇集编定的,最早出现的时间大概在龙树在世和《大乘起信论》问世之间,即公元2~3世纪。《大集经》以阐述大乘六波罗密法和诸法性空思想为主要内容,同时也含有一些密教说法。
满意请采纳。

一切诸法空无相,亦复无有先后生,其xing本来常寂静,无有能作如虚空,哪部佛经里?

8. 「诸法皆空」与「无我」

 如果不常观察自己的内心,人们总是认为:我是对的。一个普通人,在别人指出自己的错误后,都会找出各式各样的理由,来证明自己是对的,更不要说所谓的聪明人,他们大多认为自己永远没有错。但是,往往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不去认识自己的错误,如何能进步呢?
  人们的痛苦大部分来自于自己的疑心病和傲慢。因为傲慢,无法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因为傲慢,害怕自己的缺点暴露;因为傲慢,不想承认自己有缺点毛病。凡夫俗子,谁没有缺点和毛病?除非你是佛陀。佛陀已经完美无缺了,但凡夫看佛陀还是有缺点,基督教看佛陀一身缺点,伊斯兰教看佛陀没任何优点,认为佛陀的教言不符合他们的教义。每个人都有缺点,能不能反省自己的缺点,就叫做智慧。佛陀讲的这个智慧,就叫「无我」,放空自己。
  听到「无我」这个词,很多人都害怕。我记得以前有一位号称国学大师的老学者跟我讲,「所有的佛教徒都没学会佛法,只有他领悟,佛陀是无神论者,佛陀讲空,什么都没有的意思。」我告诉他,「佛陀就是无神论者,这个‘无神论’指的是不承认有造物神创造了万世万物。」学者又说,「佛祖说‘诸法皆空’,都空了,你们佛教徒一天到晚念经念佛干什么?」我说,「大师啊,佛教里的‘法’是指万事万物,而佛法叫妙法,请搞清楚后再评论吧。」基础概念都搞不清,却喜欢评头论足挑毛病的人比比皆是。佛教的「诸法皆空」,是说万事万物没有一个永恒的存在;「无我」是说没有一个永恒的我。
  这个很好理解。比如父母对儿女,就经常表现出「无我」的精神,习惯无私地奉献。当地震等灾害来临时,父母永远都在保护儿女,用自己的身体为孩子抵挡灾难,甚至不顾自己生命,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这就是「无我」,并不是说人没有了,而是从心里能够放空自己、舍弃自我。
  如果你做好事,是有目的、有所求地去做,那就不是真正地无私付出。充满占有欲的爱,凡夫俗子全都会做,父母养育儿女,可能想着「养儿防老」,长大了孩子能好好孝顺我。认为孩子应该琴棋书画全都懂,各种语言全都会,学习永远前十名等等,这都是我们的欲望,是我们有所求的爱。
   
  闻思修佛法后,我们要学着将自己的心放空,学做一个无私奉献的人,不要有那么多需求,因为所求越多,烦恼痛苦越多。通过忏悔我们身口意造作的恶业,能够把那颗被染污的心洗干净。你洗心对别人不一定有用,但对你自己绝对最有用。慢慢地你不会在意别人对你的看法,有没有人赞美你,给你掌声与喝彩。毕竟总为别人的感受活着,会很痛苦。
  一次,我和一个原本开朗的演员弟子在茶楼偶遇,他满脸胡子拉碴的,垂头丧气。一问,原来是某个奖提名有他,却没领到奖,就这样闷闷不乐两个多月,快得抑郁症了。他之前领过七八次奖,一次没得奖就痛苦成这样,就是因为欲望太过而引发痛苦。你什么都想要的时候,绝对不可能全部得到。如果想永远活在别人的掌声里,那你完了,这辈子就等著痛苦吧。
  你昨天做得好,人家给你掌声,谁知道你今天做得好不好?为什么别人每天都要给你鼓掌?总不能因为你好过一次,就一天到晚赞美你吧?就算你的父母和家人都无法做到这样。所以,要学会看自己的内心深处,如果里面有肮脏的东西,就赶紧洗净;如果自己有了进步,可以给自己点赞,别人怎么看你并不重要。
  有的人以前欲望很重,很贪婪,现在欲望越来越少,这就是进步。以前一天到晚想要换衣服,穿名牌。现在也就一两件,场面上有需要能穿穿,其它时候看起来乾乾净净就行了。不是有个笑话吗,说两个人谈论现在富豪的定义:穿的衣服上没牌子,有个可以自己独住的房子,闲余之时可以到绿荫河边散散步,不需要总拿著名片告诉别人是干什么的等等。结果旁边一个老农民说,「我们村全都是这样的人。」
  一个人的品味,与穿 *** 名牌真的一点关系都没有。所谓的世界名牌,里面凝聚著创始人及发展者对品牌的热爱、付出与敬业。但大家有没有想过,每个佛弟子身上都穿戴着一个2500多年的名牌,那就是佛陀传给我们的殊胜佛法,为什么不觉得荣耀呢?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级大名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