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姓的祠联

2024-05-16 17:59

1. 董姓的祠联

四言通用联千秋良史;百代儒臣。——佚名撰董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春秋时晋国史官董狐,亦称史狐,周人辛有的后裔,世袭太史。公元前607年,晋灵公欲谋杀赵盾,赵盾被迫出走,未越晋境,其族弟赵穿攻杀灵公于桃园。当时他任职太史,认为赵盾身为正卿,“亡不出境,返不诛国乱”,罪责难逃,乃直书“赵盾弑其君”,以正视听,孔子以其“书法不隐”,赞为“古之良史”。下联典指西汉思想家、哲学家、今文经学大师董仲舒(公元前197-公元前104),广川(今河北省枣强东北)人。专门研究《春秋公羊传》。景帝时为博士,潜心钻研孔子学说,被将为贤良。武帝时以贤良对天人三策,为江都相和胶西王相。他提出“天人相与”,“君权神授”学说,宣扬“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封建神学体系。又创立“三纲”、“五常”体系,教育上主张以教化为“堤防”,立太学,设庠序。要求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武帝采纳,开拓了此后二千余年以儒学为正统的局面。著有《春秋繁露》、《举贤良对策》、《董子文集》等。千秋良史;一代儒宗。——佚名撰董姓宗祠通用联同上。读书行路;种杏成林。——佚名撰董性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明代书画家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华亭人,官南京礼部尚书。书法从颜真卿入手,又先后学虞世南、王羲之、李邕,自称在率易中得秀色,分行布白,疏宕秀逸,很有特色,对明末清初书坛影响极大。擅长山水画,讲究笔致墨韵,以清润明秀为特色,主张作画必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后来画论产生了积极影响。著有《容台集》、《容台别集》、《画禅室随笔》、《画旨》等。下联典指三国时吴国侯官人董奉,字君异,住在庐山,为人治病不收钱,让治愈者种杏树,数年间得十余万株,蔚然成林。故后世常用“杏林春满”等词来称颂医家。织缣偿债;种杏成林。——佚名撰董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历史神话故事,相传东汉董永卖身葬父,后与天上织女结为夫妇,织锦偿债赎身。下联典指三国·董奉,居庐山为人治病,不取钱,愈者种杏,数年得十万株。天人三策;兄弟五奇。——佚名撰董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西汉思想家董仲舒。下联典指三国魏乐平侯、司徙董昭及其弟董访等兄弟的事迹。董昭,字公仁,定陶人。双成笙韵;小宛香奁。——佚名撰董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出历史神话故事,相传王母命其侍女董双成吹玉笙,驾鹤成仙。下联典指明末秦淮名姬董小宛,集古今闺帏韵事为《奁艳》一书。陇西世泽;良史家声。——佚名撰董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典指春秋晋史官董狐,孔子称其为“良史”。光前裕后;燕翼贻谋。——佚名撰台湾省金门县董氏家庙联金门县现有五个乡镇,37个行政村,157个自然村。但当地人民仍习惯以“乡”做为村庄住民的认同体,这可能是受到明清时期的“都→保→乡”地方层级旧制观念的影响,因为当时的“乡”,就是一个最基层的地方聚落单元。例如,旧属19都古贤保古坑乡,就是指今日的古岗这一个自然村。金门与厦门过去同属福建泉州府同安县管辖,当地方言都还能保留闽南方言古音,例如一般人都把“乡”读成“香”它闽南话读音与拜拜所用的“香”相同。金门家庙多且密度高,更有几个乡是“一乡数庙”的情况,例如琼林就有蔡氏家庙七处,西园有黄氏家庙四处,北山也有李氏家庙四处,盘山有翁氏家庙三处。这些家庙除代表大宗、小宗之区分外,也代表当地姓氏家族的兴盛繁衍景况于一斑。金门家庙大门之左右两扇门板题字(板门联),在后埔(金城镇)是以题“祖德”、“宗功”者较为普遍,但在金沙镇则以门神装饰绘画者较为多见。何培夫认为门神耸立寺庙大门,首当其冲而地位显要,其设置目的不外乎辟邪逐厉、迎祥纳福与安宅镇殿。在民风古朴的金门浏览众多家庙建筑,能够让人同时欣赏到生命礼俗中的善与美,它涵括了各种传统的、庄严的、亲情的、艺术的、宗教的事与物。五言通用联春风先入户;暇日偶窥园。——佚名撰董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典指西汉·董仲舒事典。竹送清溪月;松摇古谷风。——董其昌撰董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明代擢本寺卿并侍读学士董其昌自题联。贤者亦乐此;卓尔未由从。——佚名撰董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杨涛著《纪晓岚外传》第15卷“董姓厅堂联”六言通用联搏击咸称卧虎;文章屡世占鳌。——佚名撰董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东海洛阳令董宣,字少平,圉人。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下联典指指明代修撰董嫾和董越的事黄。董越为成化进士。官南京工部尚书,有《圭峰文集》。宗祧远承粤海;祠堂永著龙城。——佚名撰董姓宗祠通用联上联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董氏宗祠联。七言通用联得好友来如对月;有奇书读胜看花。——董香光撰董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明代名人董香光(其昌)撰书浙江省平阳县通福门培风阁联。澄澄水映千江月;淅淅风筛一岸蒲。——董解元撰董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金代戏曲家董解元《西厢记》中联语。苍松翠柏窥颜色;秋水春山见性情。——董其昌撰董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明代擢本寺卿兼侍读学士董其昌(1555-1636)撰题联。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又号思翁、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人。万历进士。书法秀逸,自成一家。擅画山水。有《容台集》、《画禅室随笔》等。麝墨轻磨声韵玉;免毫初点色翻鸦。——董解元撰董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金代戏曲家董解元《西厢记》联语。

董姓的祠联

2. 古氏祠堂对联

宗祠对联
四言通用联
源自亶父;望出新安。
——佚名撰古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古姓的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乡贤世泽;国宝家声。
——佚名撰古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古氏宗祠“国宝堂”堂联。
君称国宝;人举笔公。
——佚名撰古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古氏宗祠“国宝堂”堂联。
南岭首第;北魏元勋。
——佚名撰古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古氏宗祠“新安堂”堂联(广东地区用)。
名扬东汉;勇冠鲁齐。
——佚名撰古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古初,父丧未葬,邻家失火,初匍匐柩上,以身捍火,火为灭。下联典指春秋古冶子,从齐景公渡河。有鼋衔左骖没于水,古冶子右手持鼋头,左手持左骖而出,水为之倒流三百步,人视之为河伯。
五言通用联
亶父家声远;笔公世胄长。
——佚名撰古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古氏宗祠“国宝堂”堂联。
六言通用联
押衙真侠义士;笔公为社稷臣。
——佚名撰古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富平人古押衙,建中年间的侠客。尚书郑震有个女儿叫无双,才高貌美,许配给了郑震的外甥王仙客。后来郑震因罪被处死,无双被收入宫中为奴,打扫园林。一天,王仙客在褥子下发现一封信,上面写着:“富平县的古甲衙是人间的有心人,你是否去求他帮忙?”王仙客便去拜访了他,在他的帮助下,终于救出了无双。下联典指南北朝时北魏代郡人古弼,善于骑射,官至吏部尚书,因功封灵寿侯,虽事务繁杂,而读书不辍。他的头尖,太武帝便叫他“笔头”,人们则称他“笔公”。他多次进言直谏,太武帝说:“笔公可以称为社稷之臣。”
七言通用联
学富精撰长生诀;志坚拒交禅受图。
——佚名撰古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北朝时学者古铣,著有《长生保要》。下联典指明代永王时郎中古其品的事典。孙可望谋禅代,遣人求其品画“尧舜禅受图”。拒不从,受害。
新发于硎千年利;安然无恙万家兴。
——佚名撰古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古姓望族居新安“新安”二字的嵌字联。
座绕慈云叨佛力;家留旧泽念宗功。
——佚名撰广东省珠海市唐家湾镇那洲村古氏祖厝联(1)
据村史考证,那洲村古姓始祖古瑜保,是明朝景泰年间,从新会县古劳乡迁入这里开村定居的。
八言通用联
片言可用,毫末将拱;小恶无为,涓流成池。
——唐·古之奇撰古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名宦古之奇《县令箴》辞句联。古之奇,以作《县令箴》出名。箴云:“政不欲猛,刑不欲宽,宽则人慢,猛则人残。小恶无为,涓流成池。片言可用,毫末将拱。勿轻小道,大车可覆。不恕而明,不如不明,不通而清,不如不清。”
古道照人,世传孝德;新安发迹,代孕忠诚。
——佚名撰古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名人古初,临湘人。光武时遭父丧未葬,邻家失火,初匍匐柩上,以身捍火,火为灭。太守郅郓甄异之,荐于朝。下联典指汉代名人古翊,新安人。
八言以上通用联
和气致祥,百忍成金,处世端资退让;
厚德载福,惟善为宝,持身贵养谦光。
——佚名撰广东省珠海市唐家湾镇那洲村古氏祖厝联(2)
洪洞溯渊源,俎豆千秋,祖功宗德清芬播;
新安征谱牒,本枝百世,子孝孙贤福荫长。
——佚名撰河南省濮阳市杜母寺村古氏宗祠联
前火焰、后金瓶,仰见祖德宗功与灵山而并峙;
左珠江、右锡巩,惟顾文经武纬合秀水似长流。
——佚名撰广西壮族自治区昭平县黄姚镇古氏宗祠联

3. 董仲舒祠+对联

董氏宗祠四言通用联

1
千秋良史;

百代儒臣。

——佚名撰董姓宗祠通用联

2
读书行路;

种杏成林。

——佚名撰董性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书画家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华亭人,官南京礼部尚书。书法从颜真卿入手,又先后学虞世南、王羲之、李邕,自称在率易中得秀色,分行布白,疏宕秀逸,很有特色,对明末清初书坛影响极大。擅长山水画,讲究笔致墨韵,以清润明秀为特色,主张作画必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后来画论产生了积极影响。

著有《容台集》、《容台别集》、《画禅室随笔》、《画旨》等。下联典指三国时吴国侯官人董奉,字君异,住在庐山,为人治病不收钱,让治愈者种杏树,数年间得十余万株,蔚然成林。故后世常用“杏林春满”等词来称颂医家。【摘要】
董仲舒祠+对联【提问】
董氏宗祠四言通用联

1
千秋良史;

百代儒臣。

——佚名撰董姓宗祠通用联

2
读书行路;

种杏成林。

——佚名撰董性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书画家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华亭人,官南京礼部尚书。书法从颜真卿入手,又先后学虞世南、王羲之、李邕,自称在率易中得秀色,分行布白,疏宕秀逸,很有特色,对明末清初书坛影响极大。擅长山水画,讲究笔致墨韵,以清润明秀为特色,主张作画必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后来画论产生了积极影响。

著有《容台集》、《容台别集》、《画禅室随笔》、《画旨》等。下联典指三国时吴国侯官人董奉,字君异,住在庐山,为人治病不收钱,让治愈者种杏树,数年间得十余万株,蔚然成林。故后世常用“杏林春满”等词来称颂医家。【回答】

董仲舒祠+对联

4. 史氏宗祠的对联

 关于史氏宗祠的对联大全
                         在中国哪个省份有史氏宗祠呢,史氏宗祠特色有哪些?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史氏宗祠的对联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史氏宗祠 
         宁波史氏宗祠位于鄞州区东乡下应街道史家码村,宁波史氏宗祠距今有200多年的历史,是史氏后裔为纪念祖先“一门三丞相,四世二封王,七十二进士”的显赫门庭而建造的,是宁波史氏家族惟一保存较为完整的祖堂。史家码村村民为保护这一遗产,先后自发募集了70多万元资金重建祠堂,除了作为当地村民举行祭祖活动的场所,还将作为一处文化景点向游人开放。
         鄞州东乡下应街道史家码村,村中河道纵横贯通,有好多便于乘船的埠头,故俗称为史家码。流经村中的前塘河东通东钱湖,西通宁波城。于是就有了“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
         自宋代,史家码史氏沿自东向西的前塘河两岸建宅,分为上宅、中宅、下宅三个支派,至今传承千年。今村中340户800余口,大多姓史。
         史氏宗祠的前身应是史氏家庙,当时规模已不可考。在明代改建的祠堂位于村东塘河北岸,三面田野,南墙朝河,祠堂占地近千平方米,宽20米,深45米,在清代嘉庆初年(1796年)、光绪庚寅(1890年)、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曾进行修缮和改建。从2005年起,村中史氏后人捐资70余万元,里外修缮,特别是由史氏后裔企业家史利英出资12万元,修复了残破的戏台,使村中恢宏的古建筑群焕发光彩。这座祠堂是浙东四明史氏规模最大、建筑最华丽的宗祠。
          史氏宗祠四言对联 
         直躬如矢;忠谏伏蒲:上联典指春秋时期的卫国大夫史鲉,字子鱼,又称史鱼。卫灵公远君子而近小人,史鲉屡次进谏不被采纳,临死时对他儿子说:“我活着不能让国君走正道,死也不能按礼数安排。你把我放在窗户下。”灵公前去吊唁,见了很奇怪,便问是怎么回事。史鲉的儿子便把父亲临死时的话告诉给灵公。灵公听了,惊愕地说:“这是寡人的过错啊!”很快重用贤大夫蘧伯玉,斥退小人弥子瑕。孔子听说了这件事,说:“史鱼是个正直的人啊!政治清明时像箭一样直,政治黑暗时也像箭一样直。”下联典指西汉朝时期的.鲁国人史丹,字君仲,元帝时官驸马都尉。元帝病重时要换太子,他直入元帝床前,伏在青蒲上涕泣力谏,使元帝收回成命。成帝即位后,封他为关内侯。
         茅庐炼药;梅岭招魂:上联典指汉朝时期的史通平,从会稽移居蜀地,筑茅庐炼丹,据说可成龙虎形,后来白日升天成仙。下联典指明朝末期的河南祥符人史可法,字宪之,号道邻,明崇祯年间进士,历任西安府推官、右佥都御史、漕运总督、凤阳巡抚、南京兵部尚书。李自成灭明朝,他在南京拥立弘光帝,加东阁大学士,入阁参政。清兵南下,他孤军固守扬州,城破后自杀未死,为清军抓获,不屈被杀。扬州人民在城外梅花岭为他筑衣冠冢作纪念。
         太守世泽;篆书家声:上联典指周朝时期的太史尹佚,人称史佚,子孙以史为姓。史籀,周宣王时太守,作大篆十五篇。
          史氏宗祠七言对联 
         千里过师从席忱;一身报国托文章:此联为南明朝时期的大臣、抗清明将史可法(公元1602~1645年),自题联。
         忠孝立身真富贵;文章行世大神仙:此联为南明朝时期的大臣、抗清名将史可法撰书联。
         阁部勋名常照世;诗书事业足传家:此联为节选邓敏怡挽民初参议院议员史泽咸(公元1882~?)的挽联。史泽咸,字刚峰,山东乐陵人。
         蓼花雪汀秀乡里;翠竹震林绿江村:上联典指清朝时期的诗人史雪汀。下联典指清朝时期的画家史震林,字岵冈,金坛人。乾隆进士。能诗、工书、善画,不落前人窠臼。
         南波传世诗书画;岵冈动人竹石兰:上联典指清朝时期的诗画家史翁,字南波,浙江人,其诗、书、画有“郑虔三绝”之称。左笔书尤为独步当时,深受成亲王嘉许。下联典指清朝时期的书画家史震林,字岵冈,江苏金坛人。乾隆年间进士,官淮安教谕。能诗文、工书、善画竹、石、兰,精八分书,不落前人窠臼。著有《西青散记》、《华阳散稿》等。
          史氏宗祠八言及以上对联 
         骑鹤楼头,难忘十日;梅花岭畔,共仰千秋:郭沫若撰题扬州史可法祠联。“十日”,指史可法守扬州城陷,清军入城屠杀十日。
         气吐风云,勤千啾之略;光依日月,荣二字之褒:上联典指隋朝时期的名将史万岁,杜陵人。少英武,好读兵书,善骑射。有谋略,屡立战喵敌闻其名而惧。开皇末年,西突厥达头可汗屡次侵扰边境,史万岁率兵至大斤山,突厥人闻其英名,畏惧而逃,他追击前去,大破突厥兵。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王府教授史浩,字直翁,鄞县人。宋绍兴年间进士,官国子博士、王府教授、起居郎、中书舍人、翰林学士,两次任右丞相。金人犯边,诏亲征。为岳飞等人平反,向朝中举荐人才,不因私害公。卒谥忠定。
         定乱安邦,常怀庙廊大志;出将入相,允称社稷名臣:是孙典指五代后周朝时期的名将史弘肇,字化元,郑州人。尝曰:“安朝廷,定祸乱,直须长枪大剑,毛锥子安足用哉!”。下联典指元朝时期的光禄大夫左丞相史天泽,字润甫,永清人。为将相五十年,上不疑,下无怨,人以比郭子仪、曹彬。谥忠武。
         良娣得产皇孙,故储有后;翰林乞假归娶,嘉耦相攸:上联典指西汉朝时期的史良娣,为武帝戾太子妃,生子进,从外祖家姓,号史皇孙,重孙即位后为宣帝,追良娣为戾夫人。下联典指清朝时期的史贻直,十九岁举进士,入翰林,乞假归娶,朝野荣之,后居相位二十年。
         伏蒲之忠,谏元帝而留太子;知矢之直,进君子而退小人:上联典指汉朝时期的都尉侍中史丹,字君仲,鲁人,徙杜陵。元帝欲易太子,丹固谏不得易太子,及太子即位,封丹为关内侯。下联典指春秋卫国大夫鱿,字子鱼,亦称史鱼。灵公不用蘧伯玉而任弥子瑕,史鱼数谏不从。病将卒,命其子曰:“吾生不能正君,死无以成礼,置尸牖下”。灵公往吊,怪而问之,其子以告,公愕然曰:“寡人之过也。”于是进伯玉而退子瑕。孔子闻曰:“直哉史鱼!既死,犹以尸谏。”
         祖孙父子、兄弟叔侄,四世翰苑蝉联,犹有舅甥翁婿;子午卯酉、辰戌丑未,八榜科名鼎盛,又逢己亥寅申:此联为江苏省溧阳史氏祠堂联:上联典指清朝时期的史鹤龄从康熙年间入翰林后,其子史夔,其孙史贻直,侄孙史贻谟,曾孙史弈簪,女婿于小谢,外甥于敏中、任兰枝、管干珍相继为翰林,世称海内无第二家。下联典指史鹤龄为丁酉年举人、丁未年进士,史夔为辛酉年举人、壬戌年进士,史夔弟史普为己卯年举人、庚辰年进士,史随为戊子年举人、己丑年进士,史贻直为己卯年举人、庚辰年进士,史贻谟为甲子年举人、乙丑年进士,其弟史贻简为癸卯年举人、甲辰年进士,史弈簪为己酉年举人、戊辰年进士。
         溯仓颉,居太史,封壮侯,五千载宗功光日月;绳祖武,厚仁德,秉忠孝,亿万世兰桂正乾坤。二零一三年,此联由湖南永兴县胡碑下史小贵为其村新建祖厅而作。
    ;

5. 古氏祠堂对联的介绍

古氏祠堂对联由古氏研究专家古小彬编辑,通称“堂联”。是以艺术手法把姓氏发祥地、祖先居住地、名号、官位以及后人对先祖怀念等内容反映出来,从而达到数典不忘祖之目的。一般用于张贴于祠堂正厅门上。

古氏祠堂对联的介绍

6. 家氏宗祠对联

 家氏宗祠对联大全
                         在中国一些省份也会设立家氏宗祠,那么关于家氏宗祠对联有哪些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搜集的家氏宗祠对联,供大家参考。
    
          家氏宗祠四言通用联 
         祖孙直论;
         霜菊余馨。
         上联:宋代眉山人家愿,字处厚,绍圣进士,官乐至令,上书极言议论时政,被贬官,监于华州西岳庙十余年。后官阆州知州。其曾孙家大酉,南宋初进士,官昭化县主簿,淳佑年间人朝侍讲经筵,官至工部侍郎。为官方正直率,因与宰相史嵩之观点不一致而罢官,终不屈服。下联:北宋家定国,与苏轼为同年好友,元丰年间官知怀安军。苏轼赠他的诗有句:“退翁守清约,霜菊凄余馨”。
         棣萼辉映;
         霜菊余馨。
         上联:宋朝家横,字仲本,擅长经学,名列上庠之首。兄弟二人宫廷面试皆中甲科,人谓“棣萼(兄弟)相映”,名噪一时。下联:家定国。
         西京遗直;
         北海名良。
         上联:家横。下联:家定国。
          家氏宗祠五言通用联 
         工部大方直;
         参军谋略精。
         上联:家大酉。下联:宋代司法参军家定国,官永康司法参军,韩绛欲治西山道,定国谓蜀恃险以安,堑为坦途,将有后忧。绛然其言,为之罢役。
         退翁守清约;
         霜菊凄余馨。
         宋苏轼赠家定国诗联。
          家氏宗祠六言通用联 
         孝子芳传百世;
         学士节播千秋。
         上联:唐代孝子家师亮。下联:宋代端明殿学士家铉翁,字则堂,眉山人。学识渊博,于《春秋》造诣尤深。累官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入元不仕,有《春秋祥说》、《则堂集》等。
          家氏宗祠七言通用联 
         勤国独邃春秋学;
         家父敢吟南山诗。
         上联:宋代学者家勤国,眉山人。与苏氏兄弟为同门友。王安石久废春秋学,勤国愤之,著《春秋新义》。曾筑室伯喻。二苏读之敬叹。下联:周幽王时大夫家义,尝作《节南山诗》刺王。
    ;

7. 汤氏宗祠对联

  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新闻学家戈公振(1890-1935)“公振”二字的嵌字联。戈公振,名绍发,江苏东台人。著有《中国报学史》等。
  
   上联典指清代诗画家通证明,僧,青浦人。嗜画山水,以太仓王圆照为师,西卢老人尝匾其居曰:“墨花禅”。下联典指清代诗人通复,僧,字文可,嘉兴人。工诗,有《冬关诗钞》。
  
   汤氏宗祠
  
   汤氏宗祠 (安徽省黟县宏潭乡汤氏宗祠群)
  
   汤氏宗祠是一处汉族祠堂建筑,属于汉民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祠堂的建筑形式大都是三进式。前进为小厅;中进为大厅;后进为香坛,是供奉祖宗神位的地方,进与进之间有天井,天井两边有走廊,祠堂大门建有五凤楼,门亭石柱,门前是院落。
  
   四言
  
   中山世泽;信国家声:全联典出明朝时期的汤和为开国功臣,封信国公。“中山”,指今江苏省溧水县东。溧水汤氏祖堂在秋湖石滩头古村。
  
   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晏氏宗祠位于白岭集镇修水五中对面。占地600平方米,前面是修河源头,背靠幕阜山主峰,左邻南岭,右傍金峰山。
  
   文庙从祀;孝感动天:上联典指清朝时期的河南睢州人汤斌,字孔伯,号潜庵,顺治年间进士,官潼关兵备道,后辞官跟从孙奇逢学习,讲《孝经》等书;奏请减轻苏松田赋,救济江北水灾灾民。官至工部尚书。著有《洛学篇》、《睢州志》等,从祀文庙。下联典指元朝时期的新建人汤霖,字伯雨,幼年丧父,事母至孝。母亲患热病,想要冰,当时正是热天,他整天在池边号哭,忽听池中有嘎嘎响声,一看是冰,急忙取来送给母亲,母亲的病果然好了。
  
   飞星应兆;治圃隐居:上联典指五代时期的汤悦尝见飞星坠盘中,掬吞之,遂文思大进。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汤岩辞官归治小圃,隐居自娱。
  
   五言
  
   瓯王威德远;诗公美名传:上联典指明朝时期的御史大夫汤和,字鼎臣,濠州人。与朱元璋一同起兵,转战苏、浙、闽、蜀、屡有战功。洪武十九年,奉命在沿海筑城设防,抵御倭寇。追封东瓯王。下联典指清朝时期的进士、诗人汤右曾,字西,仁和人。由编修累官吏部侍郎,兼掌院学士。帝重其文学,御制诗赐之,目为“诗公”。其诗才大而能恢张,与秀水朱彝尊并为浙派领袖。有《怀清堂集》。
  
   临川传四梦;武进誉三绝:上联典指明朝时期的剧作家、文学家汤显祖(公元1550~1617年),字义仍,号海若。临川人(今江西临川)。少年即有文名。以拒绝张居正延揽,明至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始第进士。历官南京太常博士、礼部主事,后为遂昌知县,以抑豪强触怒权贵,被劾归里。家居二十余年,精研词曲和传奇,专事著述,所著《紫钗记》、《还魂记》、《南柯记》、《邯郸记》,世称《临四川梦》。其中《还魂记》最负盛名,对封建礼教和黑暗政治,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抨击。另有诗文集《玉茗堂全集》。下联典指清朝时期的诗书画家汤世澍,字润之,武进人。国子监生,写生鲜丽,为近世江南赋色家一大宗。收学米芾,题识精美,时称“三绝”。
  
   六言
  
   姓字高标鼎甲;文章雄列大家:上联典指明朝时期的剧作家、文学家汤显祖。下联典指明朝时期的南京国子监祭酒汤宾尹,字嘉宾,宣城人。万历中乡举第一,廷对第二,授编修。有《睡庵集》。
  
   七言
  
   彭蠡毓浏阳之秀;长沙挹湘水之清:上联典指朝时期的朝戏曲家、文学家汤显祖,字义仍,号海若、清远道人,江西省临川人,所居处称玉茗堂。早年就有文名,曾拒绝首席大学士(宰相)张居正的'招揽。万历年间进士,官南京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因弹劾宰相申时行,降为广东省徐闻典史,改浙江省遂昌知县,后因不依附权贵被免官。曾跟从泰州学派罗汝芳读书,又受李贽思想的影响,并与僧人达观相友善,晚年有佛教、道教的出世思想。作有传奇《玉茗堂四梦》(《紫钗记》、《还魂记》、《南柯记》、《邯郸记》)及《紫箫记》,诗文有《玉茗堂集》等。明清两代有戏曲作家模仿他的文词风格,被称为“玉茗堂派”或“临川派”。下联典指南宋朝时期的长沙浏阳人汤寿,字君保,淳熙年间进士,官至大理少卿,进直徽猷阁。为人刚直,多次被人中伤,朝廷有“清风峻节”的评语。
  
   东坡居士休题杖;南郭先生且滥竽:此联为汤氏历史名人汤东谷自题联。
  
   十一言
  
   上联典指明代涉县知县沙玉,历民备耕抢收,涉民丰衣足食。尝于禾稼熟时,督民昼收获,未毕,飞蝗大至,邻邑禾食尽,涉民得保全。下联典指明代新城知县沙良佐,廉慎爱民,笃于学校,未几,人足衣食,庭无讼者,百姓戴之。 气度恂恂,风流名将;
  
   星堕盘中,彩笔生辉光祖泽;圃治山下,窦峰垂训裕孙谋:上联典指五代时南唐时期的秋浦人汤悦(原名殷崇义,入宋后因避讳改姓名),博学能文章,李Z时官左仆射,朝中许多文件都出自他的手笔,后主时升左仆射、同平章事(宰相),北宋开宝年间以司空知左右内史事。太宗诏令修撰《江南录》,太祖开馆修《太平御览》,他都参与其事。相传曾在梦中见飞星堕入盘内,他掬来吞下,于是文思日进。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贵池人汤岩起,初任营道知县,以廉洁著称,官至徽州通判。后辞官归家治小圃,隐居自乐。著有《论语义》及诗集。
  
   全联典指宋代礼部侍郎燕肃,计量发明家。山东益都人。举进士,性精巧,造指南、记里工鼓,计算方向和里程,十分精密。又创造莲花漏法以计时,非常准确。
  
   星堕掬盘,吞彩笔生辉光祖泽;风流治圃,禾窦峰垂训裕孙谋:此联为汤氏宗祠联。

汤氏宗祠对联

8. 董氏宗祠的对联

 关于董氏宗祠的对联
                         杜氏宗祠位于中国哪个地区省份,其杜氏宗祠的特色是什么?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董氏宗祠的对联,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董氏宗祠 (福建省石狮市) 
         董氏宗祠位于福建省石狮市永宁镇沙堤村。此地临海、风光秀丽,人称“迷茫回顾青千顷,翡翠盈时碧一湾”。是一处始建于明代的汉族祠堂建筑,属于汉民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清嘉庆十年(1805年)扩建,民国十九年(1930年)重修,较完整地保留闽南宗祠的古建筑风格。董氏宗祠中最令人神往的是祠堂天井左侧耸立一天然“石笋”,露出地面约3.5米,最大直径约1.5米,形同春笋。无斧凿之痕迹,乃天然而生成。乡人传闻,此石笋摄日月之精华,沐雨露之膏泽。汲地泉以沾濡,禀士气以熏蒸。不与草木同枯,而与时序共荣,有“活笋”之称。故沙堤董氏素以“玉笋传芳”为荣。
         在宗祠正厅前横梁高悬一块“玉笋宗祠”匾额,字迹猷劲,有颜鲁公之神韵,下款清晰可辨,题为“金门董氏诸裔孙立”。据族人介绍,金门古坑乡(古时称“许坑乡”)董氏与石狮沙堤乡董氏一脉相承,骨肉同胞。抗战胜利后,金门光复,两地宗亲继续亲密往来。1947年,沙堤董氏宗祠修谱晋主,金门宗亲特地组团回沙堤谒祖归宗,故敬献此匾以示纪念。
         综合《温陵董氏沙堤分派宗谱》和《董氏大成宗谱》等资料,亦考证出金门、石狮两地流传的“董氏一家亲”的说法是有事实根据的。据悉,沙堤董氏的入闽始祖董思安乃王审知部将。天福七年(942年)朱文进弑王延曦自立,董思安、留从效、王忠顺合力除逆铲叛,复立王氏。开运二年(945年),南唐兵围建州,王氏部属大多叛降。董思安忠于旧主,退隐泉州。清代《泉州府志》卷五十七《忠义》为其立传褒扬。
         宋代,董思安之子董兴以军功,封太尉,上柱国,赐“开国伯”爵位,其子孙八世相袭,且科第蝉联。故沙堤董氏宗祠现仍保存一副对联:“八世袭封光祖德,五庚科甲振宗风。”元代至元十一年(1274年)农历七月十四,董思安第十四世孙善顺因避元兵骚扰,从晋江青阳迁居永宁沙堤乡,善顺之弟善应则避居于金门古坑乡,证实沙堤董氏与金门董氏的先祖系同胞骨肉,血脉相连。也因为有这段经历,沙堤董氏保留下一种特殊的习俗。那就是在泉州民间,每逢七月十五,家家户户均举行祭祖及各种祭祀、娱神活动。惟独沙堤董氏为缅怀先人搬迁之难、创业之艰,提前一天,于七月十四举行祭祀仪式,至今尚为永宁百姓传为奇闻轶事。
         也正是基于石狮、金门两地董氏一家亲,因此郑成功的岳父董飏先在明末世乱之时,寓居于金门,为明木本水源之意,特地于崇祯十六年(1643年)写下《沙筑公私志手书世系》记载家族的相关信息,为后人破解一系列谜团,提供了翔实的依据。董?先坚决支持郑成功抗清事业,在他的激励下,沙堤董惟哲以武举人的身份,率军在仙霞关与清军作战,壮烈捐躯。董?先的儿子董腾也加入抗清队伍,后追随郑成功收复台湾,曾长期率水师驻扎澎湖。董?先还多方搜罗人才,举荐给郑成功。清代《广阳杂志》就记载他向郑成功推荐杨于两的经过,郑成功也非常信任杨于两,表奏封其为兵部郎中,多次受郑成功委托,秘密赴京会见郑芝龙。顺治十三年(1656年),董?先去世,墓葬于金门古坑乡湖南。清代《金门志》视之为“寓贤”,为之立传。
         沙堤村民认为董氏宗祠有“玉笋”奇观,地灵人杰,故沙堤董氏群英荟萃,文武双全。为了激励后人,多种《董氏族谱》中均专门增设记录历代名人的篇章。文博人员认为,经过与有关的史籍相印证,《董氏族谱》的记载基本可信,这些资料对泉州文化史的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如明代,董灌,弘治十五年(1502年)进士,任户部员外郎,史称其“诗文清古,字逼晋唐”。董?先,崇祯十年(1637年)进士,任广东按察副使,明鲁王赠以“风高五柳”之匾。武科则有董惟哲,崇祯九年(1636年)武举人,勤王死难于仙霞关。董惟卿,隆武丙戌科(1646年)武举人,追随郑成功驰骋沙场。清代,董晋轰,康熙庚辰科(1700年)武进士,任御前侍卫。董衡,雍正庚戌科(1730年)文进士,任定陶知县。令人称奇的是,这种文武兼备的现象也出现于金门古坑董氏家族中。据《董氏大成宗谱》记载,善应公开基金门古坑,传开六房:希贤、希圣、希文、希武、希元、希万。派下子孙分居于金门、同安、厦门、漳州等地。明代,董文需,万历丁酉科(1597年)武举人。董文衡,万历戊午科(1618年)第八名文举人。“浯岛称无地不开花,董姓任居之地尤为特奇”。
          董氏宗祠四言通用联 
         千秋良史;
         百代儒臣。
         ——佚名撰董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晋国史官董狐,亦称史狐,周人辛有的后裔,世袭太史。公元前607年,晋灵公欲谋杀赵盾,赵盾被迫出走,未越晋境,其族弟赵穿攻杀灵公于桃园。当时他任职太史,认为赵盾身为正卿,“亡不出境,返不诛国乱”,罪责难逃,乃直书“赵盾弑其君”,以正视听,孔子以其“书法不隐”,赞为“古之良史”。下联典指西汉思想家、哲学家、今文经学大师董仲舒(公元前197-公元前104),广川(今河北省枣强东北)人。专门研究《春秋公羊传》。景帝时为博士,潜心钻研孔子学说,被将为贤良。
         武帝时以贤良对天人三策,为江都相和胶西王相。他提出“天人相与”,“君权神授”学说,宣扬“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封建神学体系。又创立“三纲”、“五常”体系,教育上主张以教化为“堤防”,立太学,设庠序。要求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武帝采纳,开拓了此后二千余年以儒学为正统的局面。著有《春秋繁露》、《举贤良对策》、《董子文集》等。
         千秋良史;
         一代儒宗。
         ——佚名撰董姓宗祠通用联
         同上。
         读书行路;
         种杏成林。
         ——佚名撰董性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书画家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华亭人,官南京礼部尚书。书法从颜真卿入手,又先后学虞世南、王羲之、李邕,自称在率易中得秀色,分行布白,疏宕秀逸,很有特色,对明末清初书坛影响极大。擅长山水画,讲究笔致墨韵,以清润明秀为特色,主张作画必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后来画论产生了积极影响。
         著有《容台集》、《容台别集》、《画禅室随笔》、《画旨》等。下联典指三国时吴国侯官人董奉,字君异,住在庐山,为人治病不收钱,让治愈者种杏树,数年间得十余万株,蔚然成林。故后世常用“杏林春满”等词来称颂医家。
         织缣偿债;
         种杏成林。
         ——佚名撰董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历史神话故事,相传东汉董永卖身葬父,后与天上织女结为夫妇,织锦偿债赎身。下联典指三国·董奉,居庐山为人治病,不取钱,愈者种杏,数年得十万株。
         天人三策;
         兄弟五奇。
         ——佚名撰董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汉思想家董仲舒。下联典指三国魏乐平侯、司徙董昭及其弟董访等兄弟的事迹。董昭,字公仁,定陶人。
         双成笙韵;
         小宛香奁。
         ——佚名撰董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历史神话故事,相传王母命其侍女董双成吹玉笙,驾鹤成仙。下联典指明末秦淮名姬董小宛,集古今闺帏韵事为《奁艳》一书。
         陇西世泽;
         良史家声。
         ——佚名撰董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春秋晋史官董狐,孔子称其为“良史”。
         光前裕后;
         燕翼贻谋。
         ——佚名撰台湾省金门县董氏家庙联
         金门县现有五个乡镇,37个行政村,157个自然村。但当地人民仍习惯以“乡”做为村庄住民的.认同体,这可能是受到明清时期的“都→保→乡”地方层级旧制观念的影响,因为当时的“乡”,就是一个最基层的地方聚落单元。例如,旧属19都古贤保古坑乡,就是指今日的古岗这一个自然村。金门与厦门过去同属福建泉州府同安县管辖,当地方言都还能保留闽南方言古音,例如一般人都把“乡”读成“香”它闽南话读音与拜拜所用的“香”相同。金门家庙多且密度高,更有几个乡是“一乡数庙”的情况,例如琼林就有蔡氏家庙七处,西园有黄氏家庙四处,北山也有李氏家庙四处,盘山有翁氏家庙三处。这些家庙除代表大宗、小宗之区分外,也代表当地姓氏家族的兴盛繁衍景况于一斑。金门家庙大门之左右两扇门板题字(板门联),在后埔(金城镇)是以题“祖德”、“宗功”者较为普遍,但在金沙镇则以门神装饰绘画者较为多见。何培夫认为门神耸立寺庙大门,首当其冲而地位显要,其设置目的不外乎辟邪逐厉、迎祥纳福与安宅镇殿。在民风古朴的金门浏览众多家庙建筑,能够让人同时欣赏到生命礼俗中的善与美,它涵括了各种传统的、庄严的、亲情的、艺术的、宗教的事与物。
          董氏宗祠五言通用联 
         春风先入户;
         暇日偶窥园。
         ——佚名撰董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西汉·董仲舒事典。
         竹送清溪月;
         松摇古谷风。
         ——董其昌撰董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明代擢本寺卿并侍读学士董其昌自题联。
         贤者亦乐此;
         卓尔未由从。
         ——佚名撰董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杨涛著《纪晓岚外传》第15卷“董姓厅堂联”
          董氏宗祠六言通用联 
         搏击咸称卧虎;
         文章屡世占鳌。
         ——佚名撰董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海洛阳令董宣,字少平,圉人。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下联典指指明代修撰董嫾和董越的事黄。董越为成化进士。官南京工部尚书,有《圭峰文集》。
         宗祧远承粤海;
         祠堂永著龙城。
         ——佚名撰董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董氏宗祠联。
          董氏宗祠七言通用联 
         得好友来如对月;
         有奇书读胜看花。
         ——董香光撰董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明代名人董香光(其昌)撰书浙江省平阳县通福门培风阁联。
         澄澄水映千江月;
         淅淅风筛一岸蒲。
         ——董解元撰董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金代戏曲家董解元《西厢记》中联语。
         苍松翠柏窥颜色;
         秋水春山见性情。
         ——董其昌撰董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明代擢本寺卿兼侍读学士董其昌(1555-1636)撰题联。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又号思翁、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人。万历进士。书法秀逸,自成一家。擅画山水。有《容台集》、《画禅室随笔》等。
         麝墨轻磨声韵玉;
         免毫初点色翻鸦。
         ——董解元撰董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金代戏曲家董解元《西厢记》联语。
    ;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