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窑瓷器有什么价值

2024-05-17 06:23

1. 哥窑瓷器有什么价值

1、年代价值。北宋时期哥窑开始创烧,年代久远。保存难度较高。
2、艺术价值。哥窑以其独特的金丝铁线的小开片著称,开创了一种新的艺术审美。
3、投资价值。存世量很少,尤其是北宋哥窑。尤为珍稀。价值都是大几百万过千万。甚至过亿。

哥窑瓷器有什么价值

2. 清代哥窑瓷器真品价格

您好亲,为您查询到,清代哥窑瓷器真品价格是: 哥窑瓷器拍卖榜第30名明 哥窑香炉 估价:RMB 20,000-30,000 成交价:RMB 189,750 拍卖会:西泠印社2016春季拍卖会 专场:道入匠心·文房古玩专场 时间:2016-06-25 尺寸:高10.5cm;口径15.5cm 器内外壁釉色莹润古朴,细纹开片。纹内呈黑褐两色,有“金丝铁线”之意。器物气韵古朴高雅,器底一周露胎,底心施釉,胎土细密,为雅室焚香之用。【摘要】
清代哥窑瓷器真品价格【提问】
您好亲,为您查询到,清代哥窑瓷器真品价格是: 哥窑瓷器拍卖榜第30名明 哥窑香炉 估价:RMB 20,000-30,000 成交价:RMB 189,750 拍卖会:西泠印社2016春季拍卖会 专场:道入匠心·文房古玩专场 时间:2016-06-25 尺寸:高10.5cm;口径15.5cm 器内外壁釉色莹润古朴,细纹开片。纹内呈黑褐两色,有“金丝铁线”之意。器物气韵古朴高雅,器底一周露胎,底心施釉,胎土细密,为雅室焚香之用。【回答】
根据清代哥窑瓷器的类型,品相,以及具体瓷器售卖场所等因素,清代哥窑瓷器的价格是有差异的,多数清代哥窑瓷器的价格大约在几百元至几万元之间。【回答】

3. 哥窑瓷器价格很高吗?

哥窑瓷器价格高在于哥窑系中国宋代五大名瓷之一,清帝乾隆曾作诗赞道:“铁足圆腰冰裂纹,宣成踵此夫华纷。”足见皇帝对哥窑的器重。哥窑瓷的存世量很少,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历代宫廷旧藏哥窑名瓷,再加上流散在海内外的,总数也不过300件左右,。1992年,佳士得(香港)以1000万港元以上的价格拍卖过一件宋代哥窑八方贯耳瓶,2006年,一件清雍正“仿哥窑八卦纹龙耳宝月瓶”以23.2万英镑成交。近年最贵的有成交记录的价格大约是300多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000多万元。
    如果你想学习哥窑瓷器的有关知识。建议你到藏龙古玩网,在百度搜一下“藏龙古玩网”,就能找到这个网站,它上面有许多古董、古玩方面的知识。网上有许多古董、古玩收藏高手,他们还可以免费帮你鉴别古董的真假。

哥窑瓷器价格很高吗?

4. 宋代哥窑瓷器真品价格

2020.775万成交 宋哥窑梅花洗
2010年中信拍卖成交作品。
宋哥窑梅花洗“五福聚宝盘”经典哥窑之代表器物,釉面滋润如酥,冰凉柔滑,光泽柔和,气泡自然开裂,紫黑色胎,釉面厚,圈足与胎体同为紫黑色,表面含有铁红锈色(铁足, 火石红色),呈现哥釉虽历经千百年,光泽依然柔和如新之特征,金丝铁线满布,开片裂纹自然均匀,细小(百极碎, 鱼仔纹),釉面与胎体紧密贴合,梅花型五面突出,外观浑圆,大器端正,充分显示古人高超设计与烧制精工技巧。保存良好,底色如白玉,裂纹自然千变,器型世上仅见,实为难得之哥窑经典传世品。
1008万成交 宋哥窑鱼耳炉
2009年荣宝拍卖成交作品。
由于哥窑瓷造型端庄古朴,器身釉色滋润腴厚,传世者弥足珍贵。传世哥窑瓷器主要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国外一些大型博物馆及少数收藏家手中,总数也不过百件左右,以至哥窑破损残片也被视为珍稀之物,完整器更是寥寥无几。此次荣宝付拍之宋哥窑鱼耳炉,来源可靠,传承有序,开门见山,品相全美,广得业内人士及学界泰斗之认可。鱼耳炉为仿商周时期礼器铜簋的形制,因可用来焚香而得名,是宋代官窑瓷器中的名品。此件宋哥窑鱼耳炉为直口、弧腹、圈足,造型醇厚古拙,两侧置鱼形耳向外扩张,增加了器物庄严、凝重的感觉,颇为古朴典雅,在造型上属标准的宋鱼耳炉形制。此鱼耳炉通体施青灰色釉,釉色莹润,以灰青为主泛米黄色,釉面上布满了大小不一的“金丝铁线”纹片;开片自然,错落有致,纵横交织如网,层层迭迭,晶莹透亮,在青釉的掩映下,犹如冬天江河里的冰块碎裂,相得益彰,饶有趣味。
宋代哥窑瓷器拍卖价格
哥窑是文献中记载的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历来受到收藏家、鉴赏家、考古学家等专家学者的重视和关注,对哥窑的课题研究从未间断且方兴未艾。然而迄今未找到确切窑址。哥窑瓷器非常珍贵,据统计,全世界大约有一百余件,远少于元青花的存世数量。
近些年来哥窑瓷器拍卖市场上价格相当不菲,接下来Neil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些宋代哥窑瓷器拍卖成交价
2020.775万成交 宋哥窑梅花洗
2010年中信拍卖成交作品。
宋哥窑梅花洗“五福聚宝盘”经典哥窑之代表器物,釉面滋润如酥,冰凉柔滑,光泽柔和,气泡自然开裂,紫黑色胎,釉面厚,圈足与胎体同为紫黑色,表面含有铁红锈色(铁足, 火石红色),呈现哥釉虽历经千百年,光泽依然柔和如新之特征,金丝铁线满布,开片裂纹自然均匀,细小(百极碎, 鱼仔纹),釉面与胎体紧密贴合,梅花型五面突出,外观浑圆,大器端正,充分显示古人高超设计与烧制精工技巧。保存良好,底色如白玉,裂纹自然千变,器型世上仅见,实为难得之哥窑经典传世品。
1008万成交 宋哥窑鱼耳炉
2009年荣宝拍卖成交作品。
由于哥窑瓷造型端庄古朴,器身釉色滋润腴厚,传世者弥足珍贵。传世哥窑瓷器主要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国外一些大型博物馆及少数收藏家手中,总数也不过百件左右,以至哥窑破损残片也被视为珍稀之物,完整器更是寥寥无几。此次荣宝付拍之宋哥窑鱼耳炉,来源可靠,传承有序,开门见山,品相全美,广得业内人士及学界泰斗之认可。鱼耳炉为仿商周时期礼器铜簋的形制,因可用来焚香而得名,是宋代官窑瓷器中的名品。此件宋哥窑鱼耳炉为直口、弧腹、圈足,造型醇厚古拙,两侧置鱼形耳向外扩张,增加了器物庄严、凝重的感觉,颇为古朴典雅,在造型上属标准的宋鱼耳炉形制。此鱼耳炉通体施青灰色釉,釉色莹润,以灰青为主泛米黄色,釉面上布满了大小不一的“金丝铁线”纹片;开片自然,错落有致,纵横交织如网,层层迭迭,晶莹透亮,在青釉的掩映下,犹如冬天江河里的冰块碎裂,相得益彰,饶有趣味。
688.1万成交 南宋哥窑黄釉斝
2010年中信拍卖成交作品。
此器为铁黑色胎,米黄色釉。全器内外施满釉,只有足底无釉。开金丝铁线纹片。此器是仿青铜器器型,在哥窑器里属罕见器型。“哥窑列名为宋名窑,最早见于明初宣德年间的《宣德鼎彝谱》一书所谓:“内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列名于宋名窑:汝、官之后,钧窑、定窑之前”
斝,最早产生于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时期(约1万至4000年前),属于夹砂陶。大口、束颈、鼓腹、圆底、三袋形足,为当时的炊器(《中国陶瓷史》第15页)。商代早期,出现袋形足消失的酒器(《中国陶瓷史》第60页)。西周出现青铜(斝)酒器,器形象爵,口沿上有两个柱状突起,但没有嘴,用作盛酒。据《礼记》和《仪礼》记载,古人饮酒有隆重的仪式,用觚或觯盛酒,用斝温酒,用爵饮酒。哥窑是南宋五大名窑之一,“汝、官、哥、钧、定”,排名仅次于汝、官两窑。更重要的是,这个哥窑米黄釉学是至今为止出现的唯一一件仿西周青铜斝瓷器。其名贵程度不言而喻。此瓷器在1993年转由一位收藏家骆勤常先生收藏至今,骆勤常先生原是香港印刷界著名企业商人,当时的港督卫亦信爵士也曾到他的厂里参观视察,并与他合影留念。

5. 怎样鉴定哥窑瓷器

瓷器鉴定
裂纹
哥窑哥窑器必须具有众所周知的“金丝铁线”、“紫口铁足”。前者是哥窑的与众不同的裂纹,大纹为“铁线”,有的显蓝,大纹中套的小纹为“金丝”,有的不一定显金黄,大纹小纹合称为“面圾破”,它应当是密而不疏,曲而不直;后者是哥窑显露的较为特殊的胎色,但两者往往如鱼与熊掌一样不可兼得。瓷胎满釉器有“紫品”而无铁足。铁足应当是胎质本身的无釉颜色。铁足如是人为施加的一种黑色釉,其真伪值得怀疑,与《七修类稿续编》中记载的“其足皆铁色”相悖。

釉色
哥窑哥窑属青瓷系列,釉色为青釉,浓淡不一,有粉青、月白、油灰、青黄等色,因窑变作用,釉色多显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泽,非人为主观意志所为。胎质有瓷胎和砂胎两种,少花纹,无年款。胎色有黑灰、深灰、杏黄、浅灰等。釉面不光洁,但有一层如酥油之光,釉质较深浊不清透,釉层厚薄不匀,蘸釉立烧之器,底足之釉最厚,有的可达4毫米。其烧造方法为裹足支钉烧或圈足垫饼烧,后者可明显见到所垫圆饼烧造的痕迹。

底足
哥窑哥窑的底足也颇为特别,其圈足底边狭窄平整,非宽厚凹凸,足之内墙深长,足之外墙浅短,难以用手指提拿起来。
攒珠聚球
就是哥窑最主要、最奇妙、最令人称道、又最被人忽视的特征,即所谓“攒珠聚球”。陶瓷界先辈孙瀛洲在其《元明清瓷器的鉴定》一文中早已说过,“如官、哥釉泡之密似攒珠,这些都是不易仿作的特征,可以当作划分时代的一条线索。”显然,“攒珠”指的是哥窑器中之釉内气泡细密像颗颗小水珠一样,满布在器物的内壁和外壁或内身和外身上。但孙老说得比较笼统,实际上真正哥窑的釉内气泡不仅仅只是“攒珠”,还显现出一种比“攒珠”稍大一点的“聚球”。
球比珠大,也就是说哥窑有大小不同的两种气泡,其排列形式不是间杂错落,而是较为整齐地排列在一起。聚球式的气泡比攒珠的气泡数量要少得多,一般呈圈形排列在器物之内壁,像一个很厚的环。“攒珠聚球”它是当之无愧的划分真假哥窑的一条必不可少的重要依据。

怎样鉴定哥窑瓷器

6. 哥窑瓷器的鉴别方法?

哥窑瓷器的鉴别哥窑是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稀世珍品,明代文献中记载的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历来受到收藏家、鉴赏家、考古学家等专家学者的重视和关注,对哥窑的课题研究从未间断且方兴未艾。然而迄今未找到确切窑址。哥窑瓷器非常珍贵,据统计,全世界大约有一百余件,远少于元青花的存世数量。主要特征其一,哥窑釉属无光釉,犹如“酥油”般的光泽,色调丰富多彩,有米黄、粉青、奶白诸色。其二、“金丝铁线”的纹样,哥窑釉面有网状开片,或重叠犹如冰裂纹,或成细密小开片(“俗成百圾碎”或“龟子纹”),以“金丝铁线”为典型,即较粗琉的黑色裂纹交织着细密的红、黄色裂纹。明代《格古要论》中有这样的描述:"哥窑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其三、“攒珠聚球”般的釉中气泡,哥窑器通常釉层很厚,最厚处甚至与胎的厚度相等,釉内含有气泡,如珠隐现,犹如“聚沫攒珠”般的美韵,这是辨别真假哥窑器的一个传统的方法。陶瓷界先辈孙瀛洲在其《元明清瓷器的鉴定》一文中说,官、哥釉气泡密集似"攒珠"是指哥窑釉内气泡细密像颗颗小水珠一样,满布在器表上。这类特征不易模仿。其四、“紫口铁足”的风致,哥窑器坯体大都是紫黑色或棕黄色,器皿口部口边缘釉薄处由于隐纹露出胎色而呈黄褐色,同时在底足未挂釉处呈现铁黑色,由此,可以概括出故有“紫口铁足”之说,这也是区别真假哥窑器的传统方法之一。瓷器特征开裂哥釉瓷的重要特征是釉面开片,这是发生在釉面上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开裂原本是瓷器烧制中的缺陷,后来人们掌握了开裂的规律,有意识地让它产生开片,从而产生了一种独特的美感。宋代哥釉瓷釉质莹润,通体釉面被粗深或者细浅的两种纹线交织切割,术语叫作“冰裂纹”,俗称“金丝铁线”。哥窑瓷土脉微紫,质薄,有油灰色、米色、粉青色三种瓷釉彩,表面满裂纹。

7. 传统艺术瑰宝哥窑瓷器的拍卖价格

  提到哥窑瓷器,我想我们中国人是不陌生的,它可是我们中国古代传统的艺术瑰宝,在宋代以来位列五大名窑之一的,因此哥窑的瓷器一直受到历代以来的收藏家鉴赏家考古学家的关注,而且歌谣一直是我国的一个谜,因为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找到确切的哥窑地址,而到现在为止,由于哥窑出产的产品比较少,因此价格比较贵,那么小编就哥窑瓷器的拍卖价格做简单的介绍,供大家参考。



  第一个要介绍的是2010年拍卖的一件作品,这款作品就是宋代的哥窑梅花喜,它的釉面如酥,冰凉柔滑,而且光泽度和色泽度都比较好,气泡呈现自然开裂状态,尤其在它的里面还有铁秀色,这款瓷器虽然历经了千百年,但是光泽度依然很好,内部的梅花些突出为观湖苑非常有大气,显示了我国古代匠人的烧制高超艺术,受到了业界广大人士的欢迎,因此它的拍卖价格达到2020.775万。



  第二个我们再来看看2009年拍卖的一件作品,这款作品就是宋代的哥窑鱼耳炉,它以端庄古朴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八国联军乘机洗劫过我国,将一些瓷器运到外国进入了少数的收藏家手里手里,而其它的大部分用到了我国的北京故宫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但是也大部分是一些残片,其最主要的特征是器物庄严凝重,落落大方陈往脚趾晶莹剔透,就像冬天里的冰开裂一样,这款产品的拍卖价格达到1008万。



  第三个我们来看2010年中信拍卖的作品,这件作品是南宋哥窑黄釉豆斝,这款产品外表呈米黄色,全部的瓷器内外都有釉,维有底部没有,它是仿制我国战国时代的青铜器采儿做的,因此它是皆有审美与考古于一身的一件产品,当时它的拍卖价格是688.1万元。



  关于这几个拍卖的产品价格小编就介绍到这里,在我国宋代哥窑还有的一些产品,它们的价格是难以预计的,因为它是我国古代艺术的智慧结晶,几十代匠人的不懈努力的结果,是文明的中国的象征之物,我国古代尚且如此辉煌,作为今天的我们,要立志弘扬我们的国威,让中华民族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传统艺术瑰宝哥窑瓷器的拍卖价格

8. 哥窑瓷器如何鉴别其中的真伪

      “哥窑”名列宋代五大名窑,在陶瓷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很多人都是很喜欢去收藏它的,但是你知道应该怎么去鉴别其中的真伪吗?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哥窑瓷器如何鉴别,希望能帮到你。
       
         哥窑瓷器如何鉴别         1、看光泽,哥窑属于无光釉,表面呈油脂光泽,与通常瓷器的釉面的玻璃光泽截然不同。
         2、看开片,哥窑开片典型特征是金丝铁线,较粗琉的黑色裂纹交织着细密的红、黄色裂纹。片纹密而不疏,曲而不直,呈不规则分布。
         3、看底足,圈足底边狭窄平整,非宽厚凹凸,足之内墙深长,足之外墙浅短,难以用手指提拿起来,没有挂釉的地方,为铁黑色。
         4、看气泡,哥窑器釉层厚,釉内含有气泡,像珠粒一样若隐若现,民间又“聚沫攒珠”的说法,没有气泡的哥窑肯定是假货,这是辨别真假哥窑器的一个最常采用的方法。
         哥窑的主要特征         其一,哥窑釉属无光釉,犹如“酥油”般的光泽,色调丰富多彩,有米黄、粉青、奶白诸色。
         其二、“金丝铁线”的纹样,哥窑釉面有网状开片,或重叠犹如冰裂纹,或成细密小开片(“俗成百圾碎”或“龟子纹”),以“金丝铁线”为典型,即较粗琉的黑色裂纹交织着细密的红、黄色裂纹。明代《格古要论》中有这样的描述:"哥窑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
         其三、“攒珠聚球”般的釉中气泡,哥窑器通常釉层很厚,最厚处甚至与胎的厚度相等,釉内含有气泡,如珠隐现,犹如“聚沫攒珠”般的美韵,这是辨别真假哥窑器的一个传统的方法。陶瓷界先辈孙瀛洲在其《元明清瓷器的鉴定》一文中说,官、哥釉气泡密集似"攒珠",是指哥窑釉内气泡细密像颗颗小水珠一样,满布在器表上。这类特征不易模仿。
         其四、“紫口铁足”的风致,哥窑器坯体大都是紫黑色或棕黄色,器皿口部口边缘釉薄处由于隐纹露出胎色而呈黄褐色,同时在底足未挂釉处呈现铁黑色,由此,可以 概括出故有“紫口铁足”之说,这也是区别真假哥窑器的传统方法之一。
         如何保养瓷器         一、瓷器都是易碎品,在保存时应注意防震、防挤压、防碰撞。鉴赏藏品时要注意不要碰撞、摔落,尽量不用汗手摸。看藏品时最好戴上手套,桌上用绒布垫好,赏看时不要互相传递,一人赏看结束应重置于桌上,其他人再捧持观赏。
         二、瓶、罐、 尊等瓷器一般是由下而上两段拼接而成,移动时不能一只手提物件上部的脖子。正确的方法是,一手拿住脖子,一手托住底。有的瓶、罐、尊装饰有双耳,在取放时 不能仅提双耳,以免折断或损坏。薄胎器皿,胎薄、质轻、娇气,移动、安放时更要小心,要双手捧底,忌用单手,尤其是瓶件,底足小,体型较长,还需防风吹 倒。
         三、刚买回来的高温釉或釉下彩瓷器,应先放在清水中浸泡l小时,再用洗洁精洗掉外表的油污,用毛巾擦干水分后用盒子装上,盒中应有泡沫充垫,且加了泡沫后直径不能超过藏品0.5厘米,藏品放在盒中应松紧适当,同时应避免挤压,以防损伤藏品。
         四、 出土的低温釉及釉上彩。在釉彩上会渗入很多杂物,甚至会出现脱釉脱彩的现象,应先在胎釉之间加入少量的粘合剂,在彩上再涂较软的粘合剂以防彩釉大面积脱 落。如果是在地下埋藏较长时间的高温釉或釉下彩,在瓷器表面还产生很多钙质、硅质化合物,即土锈。可先用清水清洗一次,用3%双氧水浸泡3小时左右,再用清水浸泡30小时以上,用清洁白布清洗,一般可除去土锈。如果除不尽,可用刷子醮上醋酸,刷在土锈处,5小时后用医用手术刀斜削除去土锈,刀片只能向一个方向削。待大部分土锈去除后,再用白洁布和牙膏清洗直到土锈完全去除,这种方法只适用于高温釉和釉下彩。
         明洪武釉里红瓷器的鉴定方法         1.造型特征洪武瓷的造型,多少具有元枢府窑古朴浑厚的遗风,尤其以民窑为甚。民窑撇口盘、碗类,中腰以下胎体渐厚重,有的和元瓷一样,或折腰,或器心留有叠烧的垫饼痕迹。官窑器则锐意创新,迅速摆脱元瓷厚重粗笨的风格,孕育着以造型秀美飘逸著称与世的永乐瓷器型,从而展现了明瓷的新风貌。
         2.胎体特征胎土因淘炼粗细之差,胎质表现不一。以官窑器物而论,瓷化程度较高,因而坚质细白,稍有厚重感。民窑器物则因火力不足,有类似浆胎的现象,胎体断面呈土黄色,但大多数仍为略含杂质的浅灰白色。
         3.釉面特征釉面呈青白色,为元、明两代瓷的共同点,只是青白程度各朝略有差异。常见的洪武民窑瓷器,有的胎体淘炼不精,胎质呈白或灰白色,经厚润的青白釉汁映衬,釉面显示出较明代其他各朝更加深的青灰色或灰白色;而官窑器釉面虽也为青白色,却较民窑器白润肥厚,有的釉面伴有细碎无色的自然开片纹,玻璃化程度高,色泽清雅,柔和悦目。一般底足刷有白釉浆,薄处泛黄,厚处呈乳白或青色,光泽感不强。有器足与器身釉面色调不一的怪现象,究其原因,或者是器足受火向背不同,熔融时产生变异,或者是底足涂了不同的釉料所致。
         4.图案纹饰明代早期纹饰,大多简练流畅,豪放生动。洪武时期,官窑与民窑发展进程不一。官窑器的纹饰精细秀丽,或多或少流露出元代风格。而民窑器物则别有洞天,特别是描绘自然的写实纹饰,更能体现制瓷工匠丰富的创造力,反映劳动人民浓郁的生活气息。洪武时所绘菊花呈扁椭圆形,折枝或缠枝莲叶纹大都呈螺丝状,而常见的元代缠枝莲叶纹则为葫芦形;同时元代叶形较大,为大花大叶,至洪武时则明显缩小,昔日的硕叶纹饰不复再现。由此可以看出元、明两代纹饰上的继承和演变关系。
         瓷器上那种一面青花绘画,另一面模印凸花的两面装饰手法,是明代洪武窑对元代枢府窑模印凸花技术的承袭和演变。一些民窑器物的绘画也和元代纹饰一样,多用莲瓣纹图案。元代的莲瓣内常书八宝之类,而洪武时多绘团花图案。碗、盘类中,多见如意状飘带云、火云、缠枝莲等纹饰。民窑器心,多草书“褔”“寿”字,也有绘蕉叶、缠枝莲、松、竹、梅、兰、水藻及人物、动物等的。主体纹饰常用云龙、梅、兰、树、花鸟、缠枝花等,而边饰则多为二方连续简单几何纹。民窑青花器纹饰,继承传统的书法与绘画,创造了明代早期的“一笔点画”,用笔简练、纯熟,以描写自然为主,朴实无华,大笔写意,着意渲染。青花色调与元代一样,比较稳定,很少有流散现象。但发色并不浓重,趋于清淡,能较好的衬托出纹饰画意。